创智机械网 >> 汽车抱枕

最火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回眸船用涂料保护板脱粒机东南配件钱包

2022-09-11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回眸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果说这一年最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应该就是科技创新了。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6年度,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相继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绘就“路线图”和“时间表”:“十三五”时期以至未来更长时间,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着提升。

绘就科技创新“路线图”和“时间表”

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强化水安全保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国家提出的这些目标,对“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更好地保障、支撑“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4月,国河津土资源部正式印发《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5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以创新增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新动力,强化国土资源科技创新驱动。

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提出“十三五”期间要以深地、深海、深空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构建向地球深部进军、向深海空间拓展和深空对地观测的国土资源战略科技新格局。

2016年9月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2030年、2050年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战略科技领域创新能力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着提升,科技综合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成为引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力支撑“十三五”国土资源发展目标实现。

2016年9月5日,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会议吹响了新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洪亮号角,明确提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

为加强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2016年10月1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在全部3D打印进程中度,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下放,保护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正当收益,强化标准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制度。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国土资源科技向国际前沿多领域发力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瞄准国际前沿多领域发力,形成一批原创性、前沿性理论成果与核心技术。

“上天”,推进深空对地观测。

5月30日,我国首颗高分辨率立体测图业务卫星——资源三号02星在基地成功发射。02星与01星形成业务观测星座,首次实现了我国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运行,将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提供服务。

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与国土资源、环保等11个行业数据及应用中心互联互通,可为国内及国际等各类用户提供服务。

我国首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新型地质勘查遥感系统问世,海量高光谱数据得以在国土资源领域应用。

“嫦娥三号”获多项最新科研成果,完成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首次天体普查,研究证明月球没有水,多项属于世界首次。

“入地”,向地球深部进军。

我国启动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研究。2016年第一批项目重点围绕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与控制要素、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预测、大深度立体探测技术装备与深部找矿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超深层新层系油气资源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五个领域展开。

大陆架科钻南黄海钻至2000米,首次揭示黄海第四系底界,建立南黄海中古生界标准层序地层格架,恢复南黄海沉积和构造环境,揭示南黄海油气地质过程。

深地工程添利器,新金刚石钻头问世,寿命提高一倍,钻效提高三为了适应3种不同的弹簧曲率设计成,成为实施深地工程的最新利器。

“下海”,向深海空间拓展。

我国南海北部和西部海底发现“麻坑”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大陆架近坡折带和大陆坡区域。我国南海发现规模空前的“可燃冰”分布区,命名为“海马冷泉”,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管辖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我国完成南部海域1:25万福州幅、莆田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海域开展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空白。

《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出版,首次系统标注出南海海底200多座海山、峡谷等标志性地理实体名称。中国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名录(2016)发布,填补了我国在国际海域地理实体命名工作的空白。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添利器,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研制成功,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水平。

“登极”,强化极地观测研究。

“海洋六号”首赴南半球,执行深海资源调查任务。我国科学家首次绘制南极板块岩石圈结构图,并发现长城站所在的西南极半岛下方存在着一个“低温的异常体”。

强化基础研究,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搭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

基础研究获得多项进展。我国矿物立典研究取得新成果,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共享资源和重要基础支持。历时8年,百余名专家参编,《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首发。《国内外三稀资源图集》编着完成。全国油气资源重力调查成果图集编就。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正式实施。

我国科学家在传统优势领域古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类具有典型盘状卵裂特征的动物胚胎化石。热河生物群“飞出”郑氏重明鸟,再添新成员“热河剪嘴翼龙”。云南禄丰恐龙山镇发现恐龙游泳足迹化石,此类化石目前全球仅发现数例。我国发现世界最早草本被子植物化石“渤大侏罗草”。

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我国建成地理国情数据库和油气资源核心数据库。我国建成涵盖国内外3889个矿产地的空间数据库和三稀调查成果数据库,对今后我国三稀资源调查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首朵“地质云”——阿尔金成矿带“地质云”研发成功。

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合作,搭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河北廊坊成立,中心将致力于提升全球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水平,服务全球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非矿山空间地理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揭牌。中国地调局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多领域筹建一批国家或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岛市政府共建海洋地质调查研发平台,对支撑青岛蓝谷建设和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地裂缝地灾重点实验室、喀斯特环境与地灾重点实验室、地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相继揭牌,将大力开展国土资源领域高水平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成秋明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新任主席。周忠和院士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土资源系统2人入选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5人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名单。79人入选第二批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农用地质量与监控创新团队入选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找矿突破凸显资源保障能力,以科技创新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2016年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的收官年。数据显示,“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圆满完成前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资源储量最多的5年。2016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圆满完成前两阶段目标,金、铅、锌、镍、钨、钼6种矿产提前完成10年找矿目标。

科技创新促进地质找矿获多项重大突破。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现我国首个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预测铜远景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完善了青藏高原矿床成矿系列。内蒙古赤峰发现一大型富锡矿床,探明333以上锡金属量8.37万吨,有望形成我国第三个锡资源生产基地。山东玲南矿区深部找矿获进展,提交一处金资源量近60吨的特大型金矿床,丰富发展了“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湖北铌金矿找矿获突破,预测铌矿资源量超过百万吨,达大型以上规模。湖南平江发现大型钽铌矿,规模达大—超大型,矿床品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矿山中最富的。新疆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铅锌金属量达1894.96万吨。四川甲基卡找矿客房电话再获突破,新增氧化锂资源量88.55万吨,达超大型矿床。贵州开阳探获磷矿,资源量8.2亿吨,为近年来我国磷矿找矿罕见成果。江西朱溪发现超大型钨铜矿,探明钨资源量286万吨,刷新世界纪录。贵州探获一超大型锰防水圈矿床,资源量1.92亿吨,位居亚洲第一。广西龙州—扶绥整装勘查区,探获铝土矿资源量1.38亿吨。广东梅州发现叶腊石矿,总资源量197万吨,接近大型规模。贵州铜仁桃子坪超大型锰矿床提交备案资源量1.06亿吨。拉拉铜矿外围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增铜金属储量64万吨。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延寿80年,新增金资源量100吨。

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获多项成果。科技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突破,圈定10个页岩气调查远景区,优选了14个页岩气有利勘查区块。我国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调查获重大突破,中国地调局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实施的安页1井,一举获得4个地质层系的页岩气、油气重大突破性成果,获得超过10万立方米/日的稳定天然气产量。重庆“永页1HF井”试气成功,其所在的荣昌—永川区块,有望成重庆第二个实现商业化开发的页岩气区块。

强化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和转化应用,多个难利用金属矿开发利用难题破解。在巫山、綦江两地典型沉积型赤褐铁矿开发出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药剂,可盘活赤褐铁矿、菱铁矿资源数亿吨。重庆难选低品位铝土矿实现高效利用。江西省宜春锂云母矿实现综合开发利用,锂铷铯资源可分步有效提取。罗布泊盐湖老卤制备高纯氧化镁技术研发获得成功,将有助于罗布泊盐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创新扶贫举措,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生态脆弱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服务地区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

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广东浅部地热资源家底摸清,新疆发现一处中低温地热田,浙江探获首个5A级地热井。内蒙古阿尔山发现29处天然矿泉水;柴达木盆地圈定28处地下水富集区,可采资源总量达每年13.2亿立方米,为循环经济试验区用水提供保障。海南文岭发现新的含水盆地,可满足60万人的应急供水。沂蒙山区圈定地下水富集带21处,已解决4.4万人饮水难题。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精准脱贫。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显示,我国调查发现富硒耕地资源5244万亩。2016年度,浙江金华圈定富硒土地1.3万亩;柴达木盆地发现417平方千米富硒土壤;安徽省池州查明千余平方千米土壤富硒;广西发现连片富锗土地2800平方公里,广西武鸣县等9个县(区)发现优质富硒土壤面积844.1平方公里,为当地土地开发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以及精准扶贫提供了科技依据。

大力创新扶贫举措,全力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了“滇黔桂岩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13个项目,调查成果将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特色农业等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地质公园建设成为精准扶贫新载体。我国目前拥有国家地质公园191处、世界地质公园33处,其中位于贫困地1般都是数显表盒显示实验结果区的国家地质公园有80处、世界地质公园有10处。2016年,湖北神农架获“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至此,我国世遗项目已达50个。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获得多项进展。最新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重要碳库,珠江流域中部地区岩溶碳汇潜力巨大。岩溶流域碳循环概念模型建立,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岩溶碳汇计量方面的权威地位。中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三期项目启动,将为准噶尔盆地实施碳捕集提供支撑。

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获重要进展,首次综合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土地管理方式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进行了全面检验,能为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

向未来,展宏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

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增强在全球资源配置和重要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编制完成,1:1000万亚洲成矿图出炉。内蒙古“一带一路”建设地图编制完成,生动地展示了“无花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境贸易和运输体系的建设图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向社会发布。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引领的“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及“全球岩溶动力学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先后启动实施。两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将分别致力于提升全球地球化学调查研究水平、牵头组织各国共绘全球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及提升全球岩溶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水平,都将为促进地球科学进步、促进人与地球和谐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牵头申报的国同时也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获批启动。项目成果最终将为断陷盆地石漠化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建议和对策,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恢复和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撑。

黑龙江乳腺外三甲医院
江苏淮安三级医院
郑州牛皮癣医院
四川凉山耳鼻喉二甲医院
友情链接